科科,Delay 好幾天的心得終於有空寫了,
由於我並沒有辦法很爽的去參加三個整天,
而是參加了第二天整天加上第三天早上,
因此預計就用三篇的篇幅來介紹我的心得 ...
Day2 -1
0850 ~ 1000
課程主題:深入淺出談軟體與服務(Software-Plus-Services)
講師:周旺暾
我一進教室就發現,原來他就是在8/26的mix08 Taipei講 Silverlight Streaming的講師,
似乎蠻有名的,而且他能講的範圍很廣,例如這次的主題是S+S(Software Plus Service),
也就是微軟大約在2006年之後針對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提出的另一套見解,
並且花了很多時間說明微軟未來的 Cloud Computing 的架構 (細節還是得看投影片),
以下列出幾個重點:
- 微軟未來的 Cloud Computing 平台名稱應該會叫做「Windows Live Platform」,
這個名稱跟現有的 Windows Live Service 比較一致,
但要特別注意的是「Platform」這個字,這除了表示微軟對這套架構的重視,
也意味著整個 Architecture Design 基本上已經完成,現在正努力實作中。
這個 Platform 基本上很類似 3-Tier 的架構,以下一一說明。 - 在微軟規劃要提供的Cloud Computing藍圖中,他們認為應該提供類似OS的服務,
也就是說從底層的服務開始都要提供(e.g. Storage, Network)。
會做這樣的決定應該是因為微軟本身就已經對軟體的各層次都涉入很深,
從底層的OS、Programming Language,一直到UI這一層,
這也是他們要保障既有投資的作法吧。
微軟要強調這一點是目前市場上有好幾種 SaaS 的運作型態,
包括 Platform as a Service (PaaS)等等總共有三種的樣子,
不過我印象沒有很深刻,還是要等投影片出來才比較清楚 ... - 在上述的 Platform 中,最底層稱為「Global Foundation Services (GFS)」。
從名字就知道,這一層提供的是各式各樣的基礎服務 (參考:早期的架構),
如 Hardware, Storage, Networking,Computing等,這些服務位於系統的最底層,
對一般 End User 來說根本不會有感覺,對於 developer 來說,
原則上也不會直接接觸到,這些東西都是微軟幫你準備好可以直接使用的。
目前微軟大約以一個月新增一萬台 Server 的速度在建置這一層的服務,
其他如 IBM 或 Google 也都在一直拼命建機房,
可見各(超)大軟體公司都很努力的對 SaaS 做出自己的解釋,並提出 Solution。 - 在「Global Foundation Service」的上一層稱為「Building Block Servcices」。
比較有 sense 的 User 可能就會知道有這一層的存在,
這一層提供諸如 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Communication 等服務,
另外我覺得 Workflow Engine 也可以放在這一層。透過這一層服務的組合,
再加上特殊的功能以及 UI,就可以建構出更上一層的「Solution」。
這一層服務對外提供的 API 對 developer 來說就非常重要了。 - 接下來就是整個 Platform 的最上層:「Personal & Enterprise Solutions」。
這裡提到的 Solution,除了微軟自己產品的 Solution 以外,
也包含 3rd Party (ISV) 在微軟的平台上開發出來的 Solution,
例如微軟的 Office、Exchange,3rd Party 的 ERP、CRM 等等的 Solution。
跟以往 ISV 提供的 Solution 最大的差異是,由於底層是建構在 MS Cloud 上,
因此這些 Solution 的延展性會非常大,但 Monotization 會有很大的改變。 - 目前底層的 Service 已經建置的差不多了,接下來很大的 efort 會花在第二層,
並且要設法將現有的產品 (e.g. Office)轉化為利用第二層的服務來提供功能,
未來微軟的新產品目標也都是建構在這個 Platform 上,
藉由 Cloud Computing,微軟也希望接觸長尾效應的末端、累積起來量也是相當可觀的潛在客戶。而微軟(內部)的Service也將更有彈性和擴充性(理論上不會掛掉)。 - 以上是最重要的部分,另外還提到了一些機房管理之類的東西,
還有微軟認為像上述那些底層的服務,應該交由專業的廠商來提供,
例如機房的管理就需要專精的廠商來提供,Storage 也有專精的廠商來負責。
另外他也提到了 Google 的海上機房專利(一時間找不到比較官方的資料@@a),
也是很有趣,不但很酷炫,而且一整個節能減碳,不過資料傳輸是比較麻煩。
但是這樣會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例如:
(1)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SLA) 的定義。到底是要由 ISV 負責,
或者是由更底層的平台廠商負責?
(2) 資料隱私權的問題。一方面來講是 User 會不會放新將資料交給平台廠商管理?
另一類型的 User 是永遠也無法將資料放到 Cloud 的,例如國防部。
對於國防部之類的客戶就沒辦法了,不過要說服一般客戶的確是很大的挑戰。 - 在時程規劃的部分,預計在今年的 PDC 大會就會釋出 Beta 板的 Cloud SDK,
其實現在已經陸續有各種服務提供出來,例如 Office Online、Exchange Online,
SQL Server Data Service 等等,未來基本上微軟各個主力產品都會有 Online 版,
如 SharePoint, BizTalk, Identity Server, 等等的,
另外下一場的講師也有作一個 BizTalk Service 的 Demo,相當的淺顯易懂。
1020 ~ 1130
課程主題:微軟在SOA上的策略與願景
講師:李匡正
這場的議題主要圍繞在「微軟對 SOA 的解釋和想法」,跟上一場也有些關連,
首先一開始要強調的是,SOA 是為了解決企業內不同系統間要互相溝通的難題,
而逐漸發展出來的一種 Architecture,因此並不是一個實際的「產品」或「Protocol」,
實際上可以用各種方式(語言、平台)來實作,嗯,這算蠻基本的。
另一個 SOA 的特性是非同步 (Async),由於一項功能是由分散在外的 Service 聯合提供,
因此很難確保要做到即時的回應,因此諸如 Local Storage, Synchronization 等議題就變得更加重要了。也因為這樣的特性,造成 SOA 並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 Application。
接下來他提到了 WOA (Web Oriented Architecture) 的概念,
稍微Google一下就會發現這個概念並不新,在2006 Open Source Conference就有討論。
跟一般人認知的 SOA 是應用在企業內的封閉網路中不同的地方是,
WOA 強調「Web」,意味著這樣的架構是對外開放的 (Internet),不侷限在企業內,
顯然在安全性上需要考慮的更多 (我想可能也有更多 Service Composition 的可能)。
另外就是 WOA 似乎都走比較輕量級的通訊協定,例如 REST,
SOA 通常都是走 SOAP。(WCF未來會支援 REST,但主要還是走 SOAP 的樣子)
然後接下來 ... 不是很記得微軟在 SOA 上又有另外發明甚麼架構,
基本上架構應該就是上一場周講師講的那個 Windows Live Platform,
在 IDE 上,微軟的目標是希望 Visual Studio 的 Design Style (experience) 能夠做到不管是開發傳統的 On-Premise Solution,或者是 Cloud Solution 都能夠一致。
Visual Studio 本來就是超強大的開發工具,繼續投資也是可以預期的。
另外李講師則是以 BizTalk Service (現在似乎是 Alpha 版) 的開發來做實例,
為了讓 VS 的開發方式維持一致,微軟針對 BizTalk 開發了一套「Cloud Activity」,
用起來就跟 Workflow Foundation 中的 Activity 一樣,一切都是拖拉就搞定,
然後不可免俗的又是利用 WCF 來 demo Cloud Service 間彼此如何溝通。
(果然如同祭司說的一樣,如果不會 WCF、WF,以後研討會聽起來整個就很不好吸收)
看來微軟是非常重視 BizTalk 的,而 Workflow Engine 未來也會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這方面的發展應該要持續的觀察。
呃 ... 寫到這裡發現似乎沒辦法整理得很好,不知道為什麼好像沒有記住很多細節 XD
(其他還有講到 Internet Service Bus, CardSpace 的目的是支援聯邦式的認證,從 outsourcing --> cloud-sourcing 等)
可能對SOA已經有點麻木了,而VS的 Demo 也沒有辦法多神奇,反正就是很簡單的樣子,
加上 Windows Live Platform 有比較清楚的架構圖,So ....
這一場的心得就讓我草草的結束吧! X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