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googl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googl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2月11日

feedly - 直覺的重新命名 Google Reader 訂閱資料夾

前陣子陸續看到身邊的朋友和知名部落客推薦一款介面清爽好用的 RSS Reader – feedly (官網-feedly: a magazine-like start page),由於我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 Google Reader,於是就嘗試了一下 feedly 這個工具,我覺得最實用的功能有兩個:
  • 以拖拉 (drag-and-drop) 的方式重新安排訂閱項目:例如把某個 blog 從資料夾A移到資料夾B,在 Google Reader 裡面要做兩次設定才能完成 (把它加入資料夾B、把它從資料夾A中移除)。用拖拉的方式相當的直覺,用起來也很愉快。
  • 重新命名Google Reader的資料夾名稱:這功能必須大大的推薦一下!之前保哥寫過一篇:在 Google Reader 中如何修改管理訂閱的資料夾名稱,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當然是很感謝保哥整理出一個完整的作法,但是實際運用起來還是相當的累人,透過 feedly 的介面就不用煩惱了,直接 rename 就好!
以下是這兩個功能的操作介面:
1.打開 feeedly 介面之後,右上角有個向下的箭頭,點下去就會展開以下的功能列表:
Feedly_ReorganizeSourcesOption
feedly_organize sources_FF
(在 Firefox 上看到的介面正常多了,前一張圖不知道怎麼抓的…||)
2.點選「organize sources」之後,會看到以下畫面,可以重新安排訂閱項目,也可以重新命名資料夾:
feedly_Rename_Category
點選每個category (也就是 Google Reader 中的資料夾)右邊的鉛筆圖示,就可以直接 rename 資料夾啦!(註:Google Reader的畫面要重新refresh才看的到)
feedly_Organize Sources
如果點選每個source名稱右邊的鉛筆圖示,則可以重新命名該訂閱項目。
3.想要把一個訂閱項目從一個資料夾移到另一個資料夾?沒問題,例如91哥2010年榮升MVP,於是我就直接以拖拉的方式,把他的點部落blog移到「Microsoft MVP’s Blogs」這個我會優先讀完的資料夾中:
Feedly_ReorganizeSources
這真的是太方便啦!(註:Google Reader的畫面要重新refresh才看的到)
除了以上兩點功能以外,feedly 清爽的閱讀介面也廣受好評,不過由於我也蠻常在 iPhone 上閱讀 RSS (順便推一下 MobileRSS, 超好用阿!比 Google Reader mobile 版還讚),所以我還是比較習慣 Google Reader 的介面。
另外在MMDays的文章中也提到:「只要feedly把舊文的問題解決,我相信很多人就無後顧之憂的直奔feedly的懷抱了」,也就是一篇文章讀完以後,在 feedly 裡面一律會依閱讀的先後順序被歸類到「history」這個 category 裡面,某種程度上來說破壞了一個 blog 文章的前後連貫性,沒辦法一次列出某個 blog 的已讀文章~
我想如果舊文的問題解決,那我可能會轉換成「在手機上用 MobileRSS,在 PC 上用 feedly」的閱讀方式了吧!
對於如何設定feedly網路上已經有很多好文章,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以下資料:
後記:這篇文章的草稿寫好沒幾天,Google 就推出了 Google Buzz 這個服務 (點這裡看電腦玩物的介紹文),看來 feedly 下個版本也要想辦法支援一下囉 :p

更新:在 2010.06 Google Reader 終於推出 rename folder 功能,詳細說明請參考電腦玩物-可喜可賀!Google閱讀器終於加入資料夾、標記更名功能

2009年6月30日

創新,啟動新未來(Google the Future)研討會心得

上週(6/23)去參加數位時代主辦的 MIT 論壇 (Meet The Innovator) – Google the Future,適逢數位時代成立十週年,於是他們請了也成立剛滿十周年不久的 Google 搜尋產品與使用者體驗副總裁 – Marissa Mayer 來演講。在演講開始前是記者會,iThome 有相關報導(介紹 Google 的新產品,以及未來發展),另外在地圖日記也有一篇報導(如何選擇新創公司、對於工作的態度等),裡面的內容我就不再贅述了。

大體上演講內容頗平淡的,主要在介紹 Google 推出了哪些新的服務,跟 User Experience/UI Design 一點關係都沒有(=.=|||),適合沒空 follow Google 產品趨勢的人很快的了解一下 Google 最近在做什麼新東西。

以下是我比較有印象的新產品/服務:
  • Google Fusion Tables (Pre-Alpha)
    找不到繁體中文的報導,就看一下官網的 TourFAQ 吧,這個 service 的目標是 import and visualize table data online, share and collaborate in real time, and visualize it instantly。初期會與政府機關合作(當然是先從美國開始),將一些公開的統計資料(人口分布、經濟數據等)匯入這個服務,以促進知識的流通、加速科學研究、協助制定決策等等(visualize public datasets to stimulate academic research)。以這個2006年全球淡水供應量的資料為例,只要點選 Visualize Menu 下的 Intensity map, 就能看出全球淡水的分布圖,如此可以很快的掌握這些資料的涵義,以用來產生更深入的 insight。

    感覺這個產品像是 Google Spreadsheets + Google Visualization API 做出來的,也可以很方便的把產生出來的網頁 embed 到其他網頁(blog、news)中。
  • Google Squared
    功能請參考 iThome 報導- Google Squared可自動幫忙整理搜尋結果,原理是 Google 會對你的搜尋結果再進行一次重整(Google will google your google search result to produce a comparison table),要產出這個對照表,Google 必須了解網路上各種非結構性資料的 structure,並從中萃取出相同的事實(fact)加以比較(extract fact from data)。這個 service 對於網路購物,或者科學研究應該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演講之後的 panel discussion 有趣多了,從 Google 的未來展望聊到公司如何鼓勵並管理創新、男女員工比例等等,以下是我印象比較深刻的討論:
  • Google 的未來展望
    Google 會持續專注在「搜尋」這個核心能力上,由於搜尋這個問題距離完全被解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 Google 未來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經過分析以後 Google 發現,網路上約有 5% 的流量是 search,就過去的經驗來看這個 5% 可說是一個不變的常數(這也是 Google 最穩定的 money maker),因此要持續增加營收就必須把餅做大(讓更多的人上網瀏覽網頁),因此對於郭家齊提問的「Google API 未來是否會收費」,答案是不會,因為收費對於「把餅做大」不但沒有幫助,反而有害,這也是為何越來越多 Google 產品都朝向 open source 的方向來走的原因之一。
  • Social Network 的 Business Model(如何變現)
    從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Google 相信只要有流量就可以找到變現的方法,就目前的趨勢來說,透過朋友間的購物推薦(recommendation)和合購(可以折扣、殺價)會是個很不錯的應用,平台業者可以從中獲利。
  • 如何鼓勵並管理員工創新
    Google 最有名的是員工每週有 20% 的時間可自由決定要做什麼 project,而且也可自由決定是哪 20% 的時間要拿來做自己的 project。這跟之前聽過的 TrendMicro(趨勢科技)安排工作的哲學類似,資方不會千方百計的設法壓榨員工,而是給予員工適當程度的自由,和一些彈性,這樣創意才有成長的空間。至於這種經營哲學是否對公司的成長有(顯著的)幫助?看看 Google 的營收就知道啦。

    至於如何管理員工的創新,Marissa 有特別強調 Google 內部的資訊是非常的透明公開,隨便一個人都可以看的到即時的銷售數字,把 information sharing 的機制建立起來之後,讓所有員工看到這些資料,才有可能一起思考如何解決客戶的問題、提高營收、公司未來走向等等。

    在開發產品的部份,不外乎就是新產品要在內部廣泛試用,並且 release early, release fast, fix fast(就是走 agile 那套啦),這樣就能做出優秀的產品。(突然想到,Google 都是強調公司內如何創新,而 Microsoft 則是會不斷強調要找出新方法來滿足客戶的需求,這點不太一樣。)
  • 如何判斷新創公司能否成功
    相信大家都希望畢業後進到一個賺錢的公司上班,對 Marissa 來講, 當初她怎麼有信心 Google 會成功呢?她認為,不管公司經營的結果是好是壞,在工作的過程中一定會學到很多寶貴的經驗,一定要熱愛你的工作,並且能夠從工作中獲得很大的成就感,這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如何找到一間未來具有很大成長潛力的公司,她認為這間公司的核心願景必須要是為了解決一個大家都會面臨到的大問題,例如 Google 的 mission 是「to organize the world’s information and make it universally accessible and useful」,這是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被解決的大問題,由於這個大問題太難解決,表示「完全」解決此問題的價值非常非常高,因此只要突破一小部分的瓶頸(部分、初步解決)就可以帶來很大的成功,讓公司可以繼續往最終目標邁進。
  • 如何維持健康的男女員工比例
    就 Google 內部的資料來看,若男女性員工比例接近 1:1 是最好的,而在 engineering department 中,女性工程師的人數若能維持在 25% 左右是很理想的。一開始 Google 都把這比例維持的很好,但是在 Google 快速擴張的時候,曾經 engineering department 中的女性工程師比例一路下滑到 20% 以下,一直下滑到了 16% 的時候 Sergey 就做了一個「停止招募新的男性員工」的決定,並且調了幾位女性員工來擔任招募的工作,一直到男女比例回復到 20% 以上,才再度開始招募男性員工。從這件事情中他們也發現,要請男性招募女性是比較困難的,要招募女性員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請女性來負責招募。

就 panel discussion 中英文口說的部份,朱學恆的英文不錯(而且中氣十足),Alvin 講話是含滷蛋的,郭家齊的英文有個口音,楊致偉的英文還不賴,主持人王致仁整場負責即時口譯,雖然在翻譯 SearchWiki 的時候出了個難以想像的大包,但除此之外都還不賴啦~

最後做個簡單的總結,我覺得 Google 是一間很棒的公司,希望他們能夠持續創造更好的產品(例如 Google Wave),同時也不要違背他們 You can make money without doing evil. 的信念。

Google Spreadsheet 裡用規則運算式

最近因為工作關係,遇到要用 Google Form 及 Google Sheet 所以研究了 Google Sheet 裡的一些 function 怎麼用 首先,分享一下如何在 Google Sheet 裡用規則運算 :D